豆花泡馍是宝鸡凤翔名小吃。豆花用上乘的黄豆土法做成,鲜嫩爽滑,煮而不散;馍采用独特工艺加味料烙成,用浓汁豆浆加佐料将馍片和豆花滚汤烧煮烩成一碗,豆花洁白,馍片金黄,汤色乳白,配以凉拌小菜,别有滋味,现如今,它已成为宝鸡人最钟爱的早餐之一。
相传,大文学家苏轼在西府雍城任太守时,尝过豆花泡馍后,赞不绝口。身为美食家、大文豪的他对这种将南北风味巧妙融合为一体的百姓日常饮食连呼惊奇,竟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形容,只好套用当地俗语:“东湖柳,姑娘手,金玉琼浆难舍口,妙景、巧人、佳味,实乃三绝也!”。金玉琼浆说的就是豆花泡馍,其中“金”说的是金黄的馍片,“玉”指的就是豆花,“琼浆”是对豆浆的美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杨权良为我们介绍了豆花泡馍的来历:“这是根据淮南王刘安写了一本书叫《淮南子》里面写着豆腐的制法,这是第一。第二汉代出现了发酵技术,豆花泡馍里有一个锅盔,是酵母的发面,死面,汉代出现这个技术的。第三,张骞出使西域,他走在路上带的干粮,就是这锅盔,走到当地以后,用当地的豆腐把这个馍一泡。豆腐主要含的是蛋白质,馍含的是碳水化合物,能保障人的营养需求,两种东西截然不同,能起到组合效应,充分吸收,他是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饭。”
对于大多数凤翔人来说,每天清晨,一定是伴着浓浓的豆香醒来的。这豆香味,来自一捧捧黄豆熬成的浓浆,点成了豆花,配上了锅盔,凤翔人的一天便从豆花泡馍这独有的香味中开始了。为什么凤翔最出名,凤翔是以前最大的驿站,凤翔产的小麦,蛋白质含量比其他地方高,糖分含量比其他地方低,这个地方适于产做锅盔的馍,也适用于产豆子。
豆花里还能泡馍?这是很多人听到豆花泡馍这个名字时候的第一反应。吃惊的背后,是很多做豆花泡馍人的艰辛制作。凌晨三点,付师傅已经和老伴穿戴整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付师傅:“第一时间就是要把豆子磨好,磨好的豆浆和豆汁都是有一定比例的,然后点成我自己想要的软硬程度的豆花,都要吃老一点的豆花,太嫩了一个是筷子加不起来,再一个口感,豆香那个味就不浓了,我这可以说是适中,不完全要夹起来,最起码能抄起来。而且吃得时候要夹开,差不多有这个特点。”
很久以前,磨豆是要在石碾上进行,将豆子从石碾中间的小孔中慢慢放进去,随着石碾转动,白色的豆浆便从石碾缝里流出来,浓浓的豆香扑鼻而来。现在早已改用带电的磨豆机。虽然磨豆靠机器,但豆浆是浓是稀,则要靠磨豆人来掌握。豆花点好,付师傅:“第二部就是豆浆了,你们来喝这些豆浆和泡馍的豆浆我们都有加浓的,还要另外加豆子磨出来,这样子就是汤喝起来,包括你调饭啊,豆香味就浓么,如果你只是靠这个渣子,磨出来的豆浆就很稀了,豆香味出不来。”
豆花泡馍中的馍,不像其他馍一样讲究入口即化、温软甜香。它必须要嚼起来筋道,吃起来有味,馍中有豆香是其要旨所在。付师傅:“这一碗饭从豆浆磨出来煮开,剩下就是泡馍了,特点就是发面死面两搭,参合着,耐煮,筋道。发面稍微多一点,拷出来这个饼,切出来的膜片带蜂窝状,才更加入味,这样呢你吃到嘴里,连味什么都在,效果更好。”
付师傅告诉记者,好不好吃,全靠辣子。据了解,最早时候,为了隔离豆子的苦味,辣子需要先切片腌制,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做成作料,可惜现在这样的工序已经被简化了。(出录音:辣子就是用好油啦,优质的辣子粉啦,东西好自然做出来的东西就香了,辣子能体现它这个香出来,加上豆浆的浓度,先吃两口豆花,完了再吃几片馍,这些都吃差不多了再喝口汤,再夹口小菜,再喝一口白豆浆!舒服,吃吃上瘾呢这东西。)
记者看到,付师傅熟练的把碗中的馍片倒入滚烫的豆浆锅中,稍微一热再迅速用漏勺捞入碗中,豆花不需多,只要两三片热豆花放在馍片上面,然后撒上盐,再舀两勺豆浆浇在豆花上面,最后浇上殷红飘香的辣子油,不到两分钟,一碗香喷喷的豆花泡馍就好了,碗里白里透红,豆香味儿混着油泼辣子的香味扑鼻而来。
据说,吃这种食品,既能增加蛋白质,又十分有利于胃的消化。如有胃病,坚持吃了几个月的豆花泡馍。不但吃好了身体,而且还治好了胃。外地到凤翔出差的人,一般都认为,吃了豆花泡馍,才算真正到过古都凤翔,豆花泡馍也很快风靡到了周围的县市,甚至还越传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