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的至亲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两个人在一起难免有争执,通常还是为些小事争执。夫妻之间、亲子 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平时感情很好,可是总是喜欢为生活中的小事情而争执,事后 又后悔。
只要有争执,在精神上一定会留下伤痕,伤身,伤神,且失去了亲情、朋友,甚至结了仇家 。与其争得一时之气,不如悠悠闲闲吹一个下午的风。
佛陀告诫世人,要戒争执。他预言了末法时代的必然存在和必须到来,同时在预言里回答了 末法时代将出现哪些事。这些事记载在《大集经》第五十六卷"法灭尽品"里,其中一个为 "男女等皆嗔,复令心变恶,互共相门诤"。意思是男人和女人们全都嗔怒,心变恶,相互 之间发生门派争斗。 内容来自人生智慧网比丘戒中有一类戒为灭诤,是止灭僧尼诤论所设的方法规定。因有七种,又称七灭诤。所谓 灭诤法即大家意见不合,争执起来时,要面对面坦诚布公地互相表白说明,解除彼此之间的 误解。一旦化除争执,事后则不可再有议论,不可背后再搬弄是非。
佛陀还让人戒嗔,嗔恨是失佛法之根本,堕恶道之因缘。因嗔恨故生怨,以怨心生故便起心 恼。当初,如释提婆那以偈问佛:"何物杀安乐,何物杀无忧。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 "佛以偈答言:"杀嗔则安乐,杀嗔则无忧,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所以,做人处世 ,不可心存怨恨。
怨恨苦是人生第七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 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
有一则新闻报道:一13岁小女孩因琐事与父母发生矛盾后,偷偷拿了家里的8000元钱离 家出 走,其家人苦苦寻找7天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通过多方努力后,小女 孩终于同家人团聚。
朋友之间的纷争也屡见报端:一男子因小事与朋友反目,引爆炸药与其子同归于尽;争女友好朋友反目成敌,决斗动刀一人当场被捅死;争付酒钱反被好兄弟打伤,好意险致朋友反目。 本来是好朋友,转眼已经成了仇敌。
还有一些儿女非常怨恨自己的父母。有的儿女提起自己的父母便牢骚满腹,主要是埋怨父母 对其中一个孩子的过分偏向,造成了难以调和的家庭矛盾。还有的儿女,根本就不愿意谈及 自己的父母。
儿女对父母不好,肯定有原因。有时候,矛盾的产生和激化,过错不一定都在儿女身上,父 母的确有一定的责任。但是,父母毕竟给了你生命,养育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这是 最值得你去感恩和报答的。也许由于他们的原因,给你的人生蒙上了抹不去的阴影,但你不 能因此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凡事想开一点,要善于化解怨恨,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也不要 和父母过不去。
《文帝孝经》辨孝章第三有偈曰:"亲怀为己怀,至性实绵绵,即是大罗仙。"意思是说: 以 双亲的情怀为自己的情怀,最真诚的本性实在是绵绵不绝,这就是得道德佛菩萨,这就是成 道的大罗仙。如果有恨,恨父母也是一时的,感激父母是用一生的。
人生苦短,谁都不容易。即使父母有错,又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呢?谁又没有犯过错呢?宽 容是快乐的,何况宽容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父母!带着怨恨的人生活是不会快乐的!
证严法师开示:"忍让可避免争执,柔和大爱可转祸为福。平时对别人好,不是功夫;发生 事情还能对别人好,才是真功夫。虽然人生不能模糊是非、对错与善恶,但若发生事情,也 不要急于争执对错,何妨放下身段,用爱和感恩心待人,然后再平心静气就事论事。"人与人相处,应以忍让、善解、包容与感恩的态度来对待,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 的至亲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以慈悲为怀,莫与人结怨。人皆 有佛心,若能以仁善为人,则是渡己又渡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两个人在一起难免有争执,通常还是为些小事争执。夫妻之间、亲子 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平时感情很好,可是总是喜欢为生活中的小事情而争执,事后 又后悔。
只要有争执,在精神上一定会留下伤痕,伤身,伤神,且失去了亲情、朋友,甚至结了仇家 。与其争得一时之气,不如悠悠闲闲吹一个下午的风。
佛陀告诫世人,要戒争执。他预言了末法时代的必然存在和必须到来,同时在预言里回答了 末法时代将出现哪些事。这些事记载在《大集经》第五十六卷"法灭尽品"里,其中一个为 "男女等皆嗔,复令心变恶,互共相门诤"。意思是男人和女人们全都嗔怒,心变恶,相互 之间发生门派争斗。 内容来自人生智慧网比丘戒中有一类戒为灭诤,是止灭僧尼诤论所设的方法规定。因有七种,又称七灭诤。所谓 灭诤法即大家意见不合,争执起来时,要面对面坦诚布公地互相表白说明,解除彼此之间的 误解。一旦化除争执,事后则不可再有议论,不可背后再搬弄是非。
佛陀还让人戒嗔,嗔恨是失佛法之根本,堕恶道之因缘。因嗔恨故生怨,以怨心生故便起心 恼。当初,如释提婆那以偈问佛:"何物杀安乐,何物杀无忧。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 "佛以偈答言:"杀嗔则安乐,杀嗔则无忧,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所以,做人处世 ,不可心存怨恨。
怨恨苦是人生第七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 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
有一则新闻报道:一13岁小女孩因琐事与父母发生矛盾后,偷偷拿了家里的8000元钱离 家出 走,其家人苦苦寻找7天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通过多方努力后,小女 孩终于同家人团聚。
朋友之间的纷争也屡见报端:一男子因小事与朋友反目,引爆炸药与其子同归于尽;争女友好朋友反目成敌,决斗动刀一人当场被捅死;争付酒钱反被好兄弟打伤,好意险致朋友反目。 本来是好朋友,转眼已经成了仇敌。
还有一些儿女非常怨恨自己的父母。有的儿女提起自己的父母便牢骚满腹,主要是埋怨父母 对其中一个孩子的过分偏向,造成了难以调和的家庭矛盾。还有的儿女,根本就不愿意谈及 自己的父母。
儿女对父母不好,肯定有原因。有时候,矛盾的产生和激化,过错不一定都在儿女身上,父 母的确有一定的责任。但是,父母毕竟给了你生命,养育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这是 最值得你去感恩和报答的。也许由于他们的原因,给你的人生蒙上了抹不去的阴影,但你不 能因此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凡事想开一点,要善于化解怨恨,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也不要 和父母过不去。
《文帝孝经》辨孝章第三有偈曰:"亲怀为己怀,至性实绵绵,即是大罗仙。"意思是说: 以 双亲的情怀为自己的情怀,最真诚的本性实在是绵绵不绝,这就是得道德佛菩萨,这就是成 道的大罗仙。如果有恨,恨父母也是一时的,感激父母是用一生的。
人生苦短,谁都不容易。即使父母有错,又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呢?谁又没有犯过错呢?宽 容是快乐的,何况宽容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父母!带着怨恨的人生活是不会快乐的!
证严法师开示:"忍让可避免争执,柔和大爱可转祸为福。平时对别人好,不是功夫;发生 事情还能对别人好,才是真功夫。虽然人生不能模糊是非、对错与善恶,但若发生事情,也 不要急于争执对错,何妨放下身段,用爱和感恩心待人,然后再平心静气就事论事。"人与人相处,应以忍让、善解、包容与感恩的态度来对待,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 的至亲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以慈悲为怀,莫与人结怨。人皆 有佛心,若能以仁善为人,则是渡己又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