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一学期以来,全省各地全面部署、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优秀做法与典型经验。“双减”政策的落地,带来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创新评价方式 让孩子快乐成长
“老师您看,我得了55颗星!”“我得了54颗星!”“我也得了55颗星!”……铜川市朝阳实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向校长高涛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通关卡。
不久前,铜川市朝阳实验小学取消了一、二年级以往的纸笔测试,转而举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以综合素质评价代替传统考试,检验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果。
“数字对对碰”“猜猜它是谁”“生活与比较”“口算我能行”“生活小买手”“运动小达人”“头脑大风暴”“词语对对碰”……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泼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在“生活小买手”活动现场,校园商店中展示着各类文具、生活和体育用品,每个物品旁都标注着价格。一名二年级学生来到评委老师面前。“同学,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买什么?”“老师,我想买一个文具盒和一个篮球。”“一个文具盒15元,一个篮球53元。请问你一共需要付多少钱?”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开始了。
经过心算,这位同学准确答出了所需支付的金额为68元,并拿出学校准备好的教学仿真货币进行支付,取出1张50元、1张10元、1张5元、3张1元的纸币交给老师。此时,老师又提出问题:“如果你给老师100元,老师应该找回多少钱?”孩子想了想,大声说:“32元!”
听到学生的回答,老师满意地笑了,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通关卡上画上五个漂亮的五角星。孩子拿着通关卡,开心地前往下一个综合素质评价活动现场。
铜川市朝阳实验小学副校长张蕾介绍:“本次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家国情怀、文明礼仪、健康运动、文化素养、劳动实践五个维度设置综合素质评价项目,以游戏闯关或展示分享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成长的快乐。比如‘生活小买手’活动,就考查了二年级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以及对两位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该校校长高涛认为:“评价方式的改变,影响着‘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也直接影响着家长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把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双减’背景下的多元化绿色评价体系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重要抓手,从评价的依据、原则、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和创新。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实施以来,受到学生、家长、老师的一致欢迎,也为我们今后探索更加科学、可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评价导向牵引“双减”往深里走
“双减”之下,如何减负提质增效?西安市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作用,印发了《西安市义务教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021修订版》(以下简称《评价指标体系2021》)。《评价指标体系202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双减”要求,破解“双减”难题,以评价导向牵引“双减”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评价指标体系2021》涵盖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重点内容,涉及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小学151个、初中160个,五项管理、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等多个方面被细化到三级指标中,作业负担、睡眠时间、手机管理被纳入指标体系中,为义务教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主任解慧明表示:“《评价指标体系2021》适用于各类公办、民办中小学等,可作为中小学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和监测的依据,助力各中小学对自身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内部督导。”
下一步,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将依据《评价指标体系2021》的主要内容,聚焦学生发展质量评价,落实“五育”全面育人目标,解决“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三个关键问题,将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作为测评维度,通过监测、评价、反馈、指导等方式,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双减”落地掷地有声
1月16日,宝鸡高新第四小学墨韵书香书法社团的指导老师周文博,向记者展示了三年级二班吴奕阳、四年级一班鲁晨洋等学生的书法作品。
周文博老师欣慰地说:“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正确的执笔、运笔等书写要领,书写水平得到了提升。他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了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了文化自信。同学们体会到练习书法的重要性,劲头更足了。”
该校校长齐双喜告诉记者:“为贯彻‘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一方面发挥教师特长,另一方面吸纳校外优质资源,开设校级社团32个、年级社团8个,涉及音乐、美术、舞蹈、手工、体育、机器人、美食制作等多个方面,孩子们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在每周五下午2个小时的社团活动时间里,孩子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学校将社团拓展活动纳入课后服务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宝鸡市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制定“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各学校依据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教师潜力,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将课后服务变为滋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
为加快“双减”推进步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宝鸡市印发了课后服务指导意见、收费标准、考核办法、示范校创建等专项工作制度,形成课后服务长效机制;建立课后服务智慧网络平台,实现课后服务全程“一网通管”,方便家长利用平台完成报名、选课、缴费、评价、退费及满意度监测等流程;争取省市财政配套奖补资金900万元,鼓励各学校探索“花式作业”“花式课后服务”。
目前,宝鸡市评选课后服务示范校60所,发挥其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实现义务教育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参与率分别达到96.67%、90.33%,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宝鸡市积极拓宽减负渠道,将减负工作全面融入各项教育活动,做到减负、提质、增效并举,“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有声有色。记者 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