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村民正在采收红薯苗。当日,在临潼区任留街道骊美薯业育苗基地,郁郁葱葱的红薯苗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剪苗、打包,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育苗基地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吸纳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记者 郝钟毓 摄)
■记者 骆妍
4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去年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过去一年,陕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守底线促振兴、延链条兴产业、强统筹抓建设、推改革增活力,有力稳住了农业基本盘,有效夯实了“三农”压舱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据统计,2022年陕西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26.25万亩、增加19.8万亩,总产1297.9万吨、增产27.5万吨,亩产286.75公斤、增产4.84公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为稳物价保民生、稳定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我们也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2年,陕西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帮扶6.85万户、20.94万人。”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介绍,陕西省扎实推进苹果等9大全产业链建设,将农民嵌入产业链发展全过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04元,较上年增长6.5%,增速快于城镇2.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22年,陕西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治理有效提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8.1%,93.5%的自然村实现垃圾收运处理,34%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明显提升。通过深入实施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空壳村”基本清零、“薄弱村”降至三成。
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240亿斤以上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实施意见》对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共九部分41条。
今年,陕西省将坚决守好保障粮食安全,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产量保持在240亿斤以上。
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县申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项目,省级财政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完善粮食生产补偿机制,重点投向粮食主产区;发挥乡村振兴产业衔接资金作用,大力支持产粮大村购买新型农机具、建设粮食烘干设施、组建农机服务队,发展代耕代种的全程社会化服务。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陕西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罗创国说,今年我省将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促进就业增收和经营增效。全省农业系统将通过建体系、搭载体、育主体、提质效、配要素五个举措促进产业振兴。
与此同时,我省将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此外,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强化村庄规划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各地春耕春播正如火如荼,全省“三农”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供给、稳价格、强指导,目前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等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服务到位,为打赢今年夏粮生产“第一仗”提供了有力支撑。